摘 要
工匠精神是引领高高职师专业发展的崇高精神内核,是高高职育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申报各层级“双师型”教师应满足的标准和条件。
基于此,2023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在满足4个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围绕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研能力三个方面,对各层级“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提出了层层递进的量化标准。新时代背景下,伴随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发展,有关“双师型”教师成长路径的研究再度成为热点。
“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涉及个人素质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化、教学技能的磨练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多个方面。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力量。而在新标准导向下,研究以工匠精神为思想引领的“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路径对“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对新时代高校双师型教师成长之路的浅析。
关键词 工匠精神 思想引领 双师型 教师发展
“教育强国”与“兴国必先强师”均阐述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高职教师队伍,近年来,国家制定多项政策深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2019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出台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指导,发布了《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2022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可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已然成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并以“双师型”教师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尽管目前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已有诸多研究,但主要还是在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而对于“工匠精神”为思想引领下的双师型教师发展研究较少。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文献,得出我国“双师型”教师建设的三个层面:一是政府主体的政策引导,二是学界主体的理论建构,三是职业院校主体的实践探索[3]。可见,“双师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积极影响,而对于“工匠精神”为思想引领下的双师型教师发展,作为教师主体性才是将被动适应转化为主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研究不能缺少教师主体层面的探讨。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标准化发展路径,工匠精神的提出为教师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逐渐受到关注[4],“双师型”教师主体层面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朗,成为新时期“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工匠精神”思想引领下的“双师型”教师发展环境因素
自1995年国家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至今,“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效益的竞逐与师德约束弱化带来的职业使命感缺乏、教育教学态度消极[6];教师以“客”自居参与企业实践的效果不理想,实践智慧不足[7];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认识更新滞后,对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掌握不充分,部分高职教师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教学理念等[8]。以“工匠精神”精神对上述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其本质原因都是知行分离,以致高职教师自我发展之路困难重重,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一)“双师型”教师工匠精神的本源缺乏
工匠精神包括赤诚敬业、精益求精、专心致志、推陈出新,工匠精神教师是指高职教师对职教事业的价值持有坚定态度,对职教事业持有强烈的热爱与工作热情。然而,高职教师在个体发展中却面临着工匠精神缺失的困境。在敬业精神认识上,“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思想造成外部环境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见,影响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认识;在精益求精上,传统教育思想及现状造成的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低下,职教教师相较普教教师社会地位低下,职业成就感不高;在专心致志上,职教教师专业忠诚度不高。张志新等人(2021)对华北某超大城市的三所职校的教师进行调研,发现该地职教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离职转岗现象较严重,即便未转岗教师,也易处于焦虑状态。在推陈出新上,大多也是出于按部就班,不能
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应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将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紧跟学科前沿,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二、深化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
双师型教师应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读专业文献、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三、磨练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技能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关键。他们应积极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参加教学比赛、申报教学成果奖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检验和提升教学技能。
四、积累实践经验,强化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其独特优势所在。他们应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五、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师德修养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重要方面。他们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公益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构建成长平台,促进协同发展
高校应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供经费支持、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鼓励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的过程。通过明确成长目标、深化专业知识、磨练教学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师德修养以及构建成长平台等措施,可以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热线:0816-2244566 电子邮箱: 1501512832@qq.com
公司地址:绵阳市高新区绵兴东路169-8号 绵阳市科创园区创新中心二期
四川昊伶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四川昊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是四川省委、政府、绵阳市委、政府认定的全国首批科技型军民融合企业,公司位于中国科技城(绵阳)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科技...